本頁面需要瀏覽器支持(啟用)JavaScript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目前位置

港防止學生自殺委員會向教育局提11項建議

港防止學生自殺委員會向教育局提11項建議

                                                                                       

提供日期:105年7月27日

國家:中國香港

提供單位: 駐香港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派駐人員

香港防止學生自殺委員會主席葉兆輝教授2016年7月22日 向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提交相關進度報告及初步建議。

葉兆輝教授十分感謝各名委員及委員會轄下工作小組成員的積極參與。他說:「委員及工作小組提出的建議切實可行,進度報告展示委員會過往幾個月的工作成果。委員會分析過去3個學年34宗中小學生自殺死亡個案,發現其高危因素包括學習和家庭有困難、與朋友和家人關係出問題、情緒和精神健康有問題等。歸納出四大危險因素,包括精神健康、適應困難(學習和家庭方面)、關係問題(朋輩和家庭方面)及情緒問題。參考國際及本地研究結果後,委員認同自殺並非由單一因素,而是各種危險因素相互影響,因此預防及介入工作是不可或缺。

他續說:「就學生精神健康和學校兩方面,報告提出了11項建議,以提升對有自殺風險學生適時和適切的照顧和支援。委員會歡迎食物及衞生局於2016/17學年與教育局、醫院管理局和社會福利署合作,開展試驗計畫,建立一個包括醫護、教育及社會服務界別的跨專業平台,以改善醫療、教育和社會服務之間的連繫,從而加強為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學生提供照顧和支援。」

吳克儉收到委員會提交的進度報告後表示,鑑於各學校還有一個月便會開學,要適應學校及學生各方面的需要,我們不會等待2016年10月提交的最終報告,當中有六項會適時在2016/17新學年推行,其中更有4項建議,我們希望會在9月或之前付諸實行,特事特辦,因應特別需要而作出安排。6項措施包括:

  • 教育局聯同衞生署於8月25日將啟動一個特別項目,我們稱為「好心情@學校」計畫,在2016/17學年全面推行,透過社交媒體、學校平台或活動如「學校休整日」等,向學生推廣精神健康教育,並鼓勵學生對求助和接受精神健康服務持正面及接納的態度。至於資源方面,我們歡迎學校透過優質教育基金的簡易申請途徑(即不超過十五萬元的撥款申請,我們稱為「微型計畫」),以獲得額外的資助;
  • 食物及衞生局將於2016/17學年與教育局、醫院管理局及社會福利署合作,開展一個為期兩年的先導計畫,成立一個包括醫護、教育及社會服務界別的跨專業平台,以加強為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學生提供照顧和支援。建議在計畫完成後,重新檢視計畫的規模,如有成效,我們會考慮將計畫恆常化;
  • 教育局下周將開始約見各學校議會、校長會及主要辦學團體,稍後亦會向學校發信,鼓勵學校加強,特別為中一和中四學生而設的銜接課程,加入促進學生精神健康的元素;
  • 確立轉介機制。學校在有需要時應盡早取得家長的同意書,以便促進學校與醫護人員的溝通,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適切的治療及跟進;
  • 為教師提供「守門人」訓練,加強及早識別及介入高危學生的工作;
  • 進一步優化和發展評估工具和資源,協助學校識別高危學生,盡早為他們提供支援及適當的轉介。

至於報告提出關於精神健康及學校方面的中、長期改善措施,包括向學校建議增撥資源以支援高危學生及促進學生的精神健康等,吳稱會與教育局的同事詳細考慮有關的建議。期望委員會在十月提交的最終報告,將包括家庭工作小組、媒體工作小組及青年/大專院校工作小組所提出的建議,以及精神健康工作小組及學校工作小組的進一步意見。

教育局副局長楊潤雄昨表示,社會需接納精神科治療人士,不應因擔心或會出現的標籤效應,而去改變原有計畫。他又稱教育局會就教育制度作檢討,如家課政策和評估制度,盼減輕學生壓力。他相信做家課本身有其意義,可鞏固知識,但問題在於數量,以及能否照顧不同能力的學童。

精神科專科醫生麥永接指,學校未必能判斷個案的嚴重程度,入校精神科護師可助識別哪些個案須轉介精神科,並為情緒問題並非很嚴重的學生提供暫時性建議。他又指,現時學校要將學生轉介醫管局精神科,須寫報告等,較為轉折,相信日後轉介程序可較直接;而現時醫院一般在病人、家長及學校要求下才將病歷交予學校,較為被動,希望日後會主動提出作此安排,屆時醫生可因應病人情况建議校方准其延遲考試、加強學習支援等。

資料來源:2016年7月23日


港防止學生自殺委員會向教育局提11項建議 | 教育部生命教育全球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