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面需要瀏覽器支持(啟用)JavaScript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目前位置

越南學生憂鬱症的警鐘

越南學生憂鬱症的警鐘

駐胡志明市辦事處教育組

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多達四分之一的學生因家庭施加學習、成績和目標等諸多壓力而出現心理健康問題。近日,一名16歲男童從胡志明市某商業中心樓上墜落,引起社群悲痛。更料想不到的是,死者身上發現一張紙條,上面寫著令人心碎的訊息:「厭倦生活,希解解脫」。

心理學專家表示,生活品質的發展帶來經濟壓力、工作忙得不可開交,導致許多父母沒有時間與孩子交流溝通,尤其是住在各都會、大城市的家庭。據2024 年的統計,四分之一的學生患有心理健康問題,主要是由家長施加以及學生自己設定的學習、目標等諸多壓力。為了「治癒」自己,許多國-高中學生參加社交網群組。透過匿名帳號,學生們分享了不少悲傷的故事和心事。 「我知道,父母為了供我讀書而工作很辛苦,但我不能成為家人的驕傲。我學習很多,但還不夠。」一名八年級學生透露。

胡志明共青團中央執委會所屬青少年政策與法律諮詢委員會成員陶黎和安(Đào Lê Hòa An)心理學博士表示,他曾接診過一個病例,一名六年級的男生來尋求專家幫助,希望能夠幫助他的九年級姐姐擺脫消極思想時期,因為他聽到姐姐有輕生的打算。經了解得知,他們姐弟倆皆是胡志明市一所國際學校的學生,父母在外地工作,家中有女傭照顧。 「父母努力賺很多錢,讓孩子們有良好的學習條件和發展未來,但家長卻忘記了其心靈需要滋養,很容易感到孤單和失望等」。

福門(Hóc Môn)縣阮有裘(Nguyễn Hữu Cầu)高中學校十一年級班主任阮明孝(Nguyễn Minh Hiếu)表示,家長往往對孩子寄予厚望,過度重視孩子的學業成績。此舉無意中把孩子推入了巨大的心理黑洞。 「每次我發測驗卷時,總是觀察學生的表情。學生很少向教師吐露自己的心聲。因此,教師須主動提問和傾聽。必要時,教師將成為向家長傳達學生心聲的橋樑,使學生感到更舒適。此外,學校還開設了愛心聯絡室,有心理問題的學生紛紛前來分享、解決困難。如果學生不敢直接交談,可以發送簡訊或電子郵件聊聊天。 」

第一郡某國中學校長官表示,學習壓力是學生陷入「超負荷」和焦慮的常見原因之一,但不是唯一原因。除了學習之外,影響學生心理的因素還有很多,如家人期望、跟朋友比較、考試壓力、友誼及感情問題,甚至是家庭問題。 「國中階段、尤其是八九年級,是學生心理的重要轉型期。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往往要表達自己的想法,但缺乏控制情緒的經驗,導致心理脆弱。」

多年研究兒童與未成年臨床心理學領域、胡志明市國家大學所屬人文與社科大學講師、越南-法國心理學院的心理學家阮氏妙英(Nguyễn Thị Diệu Anh)博士肯定,憂鬱症並不是突然出現的現象。

實際上,憂鬱症是過去創傷長期累積的結果,而這些創傷在幼年時並沒有被認識和處理。直到當下受到強烈衝擊,才會引發這些潛在的問題,尤其是在青春期。 「人類的心理彈性非常強大,一個問題無法打敗的。然而很多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會令人崩潰,心理健康下降,並可能會陷入憂鬱。」

關於憂鬱症的症狀,有幾個重要的前兆症狀須注意。首先是心情持續低落、對任何事物都提不起勁,更嚴重的是會產生輕生念頭。阮博士表示,如果心理健康不被正確認識,成人對孩子的症狀也很難察覺。被送到醫院就醫的病例通常已處於嚴重階段。

阮博士強調:「許多人不敢到醫院接受治療,因為害怕流言蜚語和歧視。社區要對心理健康有更開放、更正確的認識。除了身體健康外,心理健康也非常重要,但由於社會偏見而常被忽視。」

陶黎和安心理學博士表示,隨著當今科技的發展,孩子們容易取得負面資訊並從中模仿。為了避免多米諾骨牌效應,父母要加以著重孩子的情緒,關心但不監督,體貼但不強加。有時家長只問孩子:「你還好嗎?」、「今天上學有什麼趣事?」,或簡單是一個溫暖的擁抱也能給孩子很大支持。 「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僅是責任,也是陪伴孩子成長的旅程,幫助孩子建立強大的內在力量來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撰稿人/譯稿人:陳和賢

資料來源:2025年3月22日,勞動人電子報

https://nld.com.vn/bao-dong-tram-cam-hoc-duong-1962503212215081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