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面需要瀏覽器支持(啟用)JavaScript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目前位置

生命教育績優人員_東吳大學 健康暨諮商中心 姚淑文 主任

姚淑文

東吳大學健康暨諮商中心 主任

個人簡歷

現職

東吳大學健康暨諮商中心主任

東吳大學、慈濟大學、台灣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台灣防暴聯盟監事

衛生福利部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推動小組委員

內政部役政署替代役男心輔工作諮詢委員

內政部消防署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農業部性別平等委員會委員

交通部觀光局性別指導小組委員

交通部公路總局性別指導小組委員

民視新聞自律委員會委員

公廣集團公共價值評量委員

新北市、桃園市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委員會委員

新北市、桃園市、嘉義縣性騷擾防治委員會委員

新北市、桃園市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學歷

實踐專科社會工作科

慈濟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

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博士

得獎事蹟

92年度台北市社會優秀青年代表

93年度全國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有功人士

101年法務部犯罪被害人有功人士

102年慈濟大學傑出校友

103年衛生福利部三等獎章

104年衛生福利部第二屆紫絲帶獎

經歷

現代婦女基金會執行長

行政院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人權推動小組委員

教育部國家教育研究院性平教材編輯委員

監察院性騷擾防治委員會委員

財政部性別平等委員會委員

內政部移民署跨國婚姻媒合審查小組委員

台灣銀行性騷擾調查委原委員

中華電視學會新聞自律委員會委員

台北市政府性騷擾防治委員會委員

台北市政府都市更新委員會性平專案小組

台灣家庭暴力暨性犯罪處遇協會理事

事蹟

帶著社工熱血,從被害人保護到參與修法、倡議,一路走來不改其志!

  姚淑文自1992年起在現代婦女基金會擔任社工員起,到成為現代婦女基金會執行長,其從事婦幼保護工作有22年之久。在工作期間自學奮發從社工學士,研讀碩士到博士,除了擁有保護專業經驗,並能在專業領域上充實學理,讓實務工作與理論充分結合。22年期間,一直不斷擁有社工專業熱情,在實務工作上推動各項專業,包括倡議性侵害被害人減少重述方案、家事法庭設置家暴服務處、地檢署設置刑事司法社工、家暴防治安全網、家庭司法保護中心等專業制度,成為台灣倡議司法社工很重要的推動者。因此,縱使工作繁忙,仍願意至各縣市政府擔任外聘督導工作,協助偏遠地區發展家暴及性侵害保護業務,及擔任防治網絡成員教育訓練講師!除此之外,更感於社工員的不合理對待甚而過勞死亡,於2011年期間,多次於行政院婦權會提案保護性社工專業與危險加給的提案,並且帶領現代婦女基金會與其他團體,至監察院抗議並糾舉內政部及人事行政局,不斷努力下,終於在2012年獲得政府增聘社工員及提撥專業加給的回應。

  淑文除了擁有社工倡議的使命外,對於個案工作的想法就是奉獻,其二十多年來幫助盡千位個案,獲得許多感恩回饋!其並能運用各項專業,實施多元處遇的服務方案,除了在台灣各高中及大專院校倡議約會暴力三級預防方案,並結合修復式正義發展初期暴力的處遇模式,甚至運用探索教育體驗學習方式,帶領十多位受暴婦女登上雪山,發揮賦權的成效!其工作創意與理論結合亦獲得多方單位肯定,於2003年獲得台北市社會優秀青年,2004年獲得內政部家庭暴力及性侵害有功人士獎、2012年獲得法務部被害人有功能人士、2013年成為慈濟大學傑出校友、2014年得到衛福部三等獎章及2015年獲得第二屆紫絲帶獎。淑文以實務工作者出發,擔任各縣市政府及中央單位各項委員工作,期間充分發揮每次提案機會,為家暴、性侵害防治與保護工作,建立各項制度與發揮監督政府效能。

從社政踏入教育輔導領域,肩負著一樣倡議的使命,既是推動性別暴力防治工作的農夫,任何處所都是我播種的地方!

一、決心,由一顆種子開始

  以前以為我只是一位社工,後來發現我還是一位「性別暴力防治工作推動」的農夫,而為了無性別暴力的理想,我拼命到處播種

  社工生涯22年,一直在現代婦女基金會工作!回顧社工生涯階段,從基金會一位社工到成為帶領七十多位社工的執行長,在這條社工不悔的路上,曾經感慨人生的意外與傷害,但卻也從許多人身上看到努力、看到為被害人爭取公平正義的成就感,所以我知道任何事都是由一個決心,一顆種子開始

  22年的社會工作,從害怕開口到為被害人權益成為能言善道的小辣椒,這一連串的訓練雖是從對立、衝突開始,但卻在得理饒人的學習過程中,成為一輩子努力學習的功課;而自我反省、謙卑學習更是不敗的價值。在社工倡議的必要之途,我也更深刻感受,唯有合作讓大家站穩在同一陣線上持續努力,讓事情圓滿達成才是最終的目標。

二、曾經風雨,記取教訓,從校園播種開始

  在現代婦女基金會擔任執行長時,率領團隊自2008年至2012年間,5年完成超過300場的校園宣導活動,總受益人數超過6萬人以上。那些年在學校協助下,每年進行一至二千份的問卷調查,讓我們看到部分的事實,這樣的結果不應該只是各該學校的警訊,應該成為國家必須面對的問題。

  我們發現學生有戀愛經驗的比例大約為五成五左右(53.75%~59.8%),而學生有受暴經驗的比例,在不同型態暴力中,從11%到47%之間,尤其值得關注的肢體暴力也在7.4%到32.5%之間,另外有遭受性暴力經驗者在6.2%到15%之間,而相對人以自殺或自傷威脅的則在11.5%到23.3%之間。

  根據教育部統計,100年大專生人數有113萬3000人,高中職學生人數為76萬8407人,兩者合計共190萬1407人。根據上述的調查結果,推估全國約有15萬~60萬青年學子曾遭受男女朋友的暴力相向,更遑論遭受到精神虐待的數據,或是違反其意願的性要求甚至強制性交行為。對此狀況,應強化對未婚男女的情感以及暴力防治教育,多鼓勵中等學校與大專院校辦理相關課程,讓學生在愛情學分方面,不論是戀愛要開心,分手也要理性的態度,並且對愛情要有正確的認識與危機處理的能力。

三、開花結果,不代表工作已完成,還需深根

  當社會工作的倡議精神,將博士班在犯罪防治策略所學,運用在約會暴力的校園預防推廣教育上,從社會工作跨領域至教育單位實施行動研究超過5年的歷程,或許成效有待檢驗,但卻在此行動倡議中,透過計畫、行動、觀察、反思過程中獲得許多寶貴經驗。只是初步的成效,不代表這項工作已開花結果,更何況未能深入教育界內,又如何能知結果的真實性呢?有幸,從社工界轉戰到東吳大學擔任「健康暨諮商中心」主任一職,在教育環境實務中檢視這項成效,我有深刻的感受及發現。

  深刻感受來自發現,我覺得以往在保護性業務的努力相當重要,當校園中發生許多情緒困擾的學生事件時,原來這些大學生曾目睹家暴或有受虐經驗,甚至還有學生因遭受性侵害,而有重大創傷症候群問題。然另一個發現是當社會系統努力回應家庭暴力或性侵害事件的需求服務時,在校園性別暴力三級預防工作,仍停留在通報的機制中。因此,個人從單位的實務中,帶領健康暨諮商中心心理師走出諮商室,陪同被害人完成報案筆錄、司法調查等相關服務;再者,也發現校園中相關網絡系統缺乏專業訓練與整合,在不斷討論回應中,加上實務的工作經驗處遇的淬鍊下,大家看到危險評估與風險分析的重要性,也看到校內資源分工與合作帶來的安全與信任關係的必要,同時也察覺校外資源的合作與投入,更有效提高我們對案件安全掌握度。因此,這樣的成功經驗,我們不僅只是在東吳大學感到慶幸,我們還想將這樣的專業與經驗帶出東吳大學,傳遞到各大專院校,而且如果可以我們也願意帶到高中職,繼續播種傳遞下去。

  就當家庭暴力防治法最新修法通過之際,個人更關心法律的落實,所以自己執筆快速整理在校園防治工作推動的問題,催促教育部和衛生福利部,更明確訂定相關程序,並且提出有效回應問題的策略。在各單位協助下,個人將參與協商的結果再向教育部提出推動工作計畫,在教育部協助下,東吳大學將在校協助非同居親密關係暴力的案件(包括恐怖情人案及跨性別網路情人企圖殺人案)的成功個案工作經驗,結合親密關係危險評估及保護令聲請與執行說明,巡迴北中南三場教育訓練及協助各校問題處理,並於105年承接教育部專案,研擬「校園親密關係暴力防治實務工作手冊」編撰工作,希望透過手冊的資訊,讓高中職及大專院校學務及輔導工作團隊能有更好的指引,面對校園親密關係暴力危機因應。

存開心、搬太陽,東吳大學愛飛揚—營造校園正向傳愛與樂觀轉念活動。

存開心、搬太陽logo說明, M Love = Move  Love。

ML:millilambert 毫朗伯(亮度單位,=1/1000朗伯,簡稱mL)縱使每個人的能量都很小,但很多人聚集起來,就會像太陽一樣發光發熱。

  近年來校園內不斷發生重大危機案件,且有顯著的量和質的改變。根據美國自殺預防基金會統計,每年約有1100名大學生死於自殺;平均每6名大學生就有1人是憂鬱症患者,而台灣是平均每5.5個大學生就有1人。在東吳大學諮商人數統計,去年4688人次的個案諮商量中,情緒、家庭、情感是前三大主因,而情緒衝動自殺更是近年校園壓力來源。而面對校園諮商中心人力分配,在目前校園危機案件的量增與暴力質變的壓力下,恐困難因應。尤其當大專院校連續發生學生自殺或情殺案件,各校均擔心負面情緒感染效應。因此思考以正向情緒的力量的擴展,進而鼓勵學生面對挫折與問題時,能夠朝向問題解決模式,進而發展出「防禦性悲觀」的氣質。另外,根據「擴展–建立理論」 (Broaden and Build Theory),主張個人的正向情緒可以「擴展」思考行動能力,並「建立」持久的個人資源,範圍包括身體、社交資源到智慧和心理的資源,可以增加個體在面臨挑戰或困境時可動用的儲備資源。因此,本校在教育部特色主題獎助計畫下,提出「你傳愛了嗎?--建置正向樂觀及友善校園計畫」,以「存開心和搬太陽」的正向概念,讓教職員和學生都能相互傳遞正向友善訊息,散發正向情緒感染機制,進而鼓勵處於情緒低潮的同學能夠在正向情緒感染下轉念,進而避免學生自殺的憾事。

  特色計畫主軸為「存開心、搬太陽—營造校園正向情緒傳愛與樂觀轉念互動」,以傳愛和轉念的概念,鼓勵全校同學傳遞快樂與幸福的感受,讓正向樂觀的情緒能夠感染他人,也讓悲觀情緒者在接受正向情緒感染後轉念,以減少自我傷害的情事。另一方案為「他不重--建置尊重多元與友善校園環境」,透過同儕志工的招募,協助宣導存開心活動,並且直接在學校衛生保健、資源教室和諮商中心擔任志工,以協助更多身心創傷的學生。而為建構正向樂觀及友善的校園環境,舉辦導師及同儕志工的相關訓練,且辦理同理心體驗學習課程,讓東吳大學全校師生除了能在正向樂觀的情緒彼此激勵,也能夠尊重多元文化的差異,而能讓心受創的學生獲得更多的友善回應。

心語

愛的傳遞需要感同身受並能以身作則,珍惜並散播身邊每一份感動的力量!

File: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0BS9kSfgxRAhJQWu409qmPLVxRhxFDt6/view?usp=drive_link

生命教育績優人員_東吳大學 健康暨諮商中心 姚淑文 主任 | 教育部生命教育全球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