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績優人員_特殊貢獻組_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林綺雲 教授
林綺雲
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教授
現任南華大學講座教授
個人簡歷
- 畢業於東海大學社會學系
- 在北護服務近三十年,創辦生死教育與輔導系
- 所培訓人力並擔任行政主管
- 2001年創辦生死與教育研究所以及2011年健
- 康心理諮商系
- 擔任教育部學生輔導及生命教育諮詢小組委員
- 行政院心理健康促進及自殺防治會報委員(2010-2014)
- 擔任教育部生命教育推動諮詢小組第一屆委員(2016-)
- 推動校園自殺防治教學與實務工作
- 2017年出版「自殺與防治理論與實務」一書。
- 承辦教育部委託2013年與2015年之「生命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
- 2014年獲頒加拿大INPM「終身成就獎」
事蹟
林教授畢業於台灣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現職為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系教授。除教學外,長年兼任北護各種行政職務,最高層級曾為北護人類發展與健康學院院長;社會服務方面亦擔任各種學會或協會之理、監事委員,並於2007年創辦「社團法人台灣失落關懷與諮商協會」,多年擔任理事長,現為榮譽理事長。
林教授對台灣生命教育的投入,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一、奠基階段:林教授早期參加台大孫效智教授引領的「生命教育建構計畫」,負責生命教育中人類生命的最後階段,探討臨終關懷、生死學與悲傷輔導等領域知識,是台灣生命教育開拓者之一。在社會變遷中,林教授經驗到由學員變教員的成長過程,加上1999年921地震的影響,使林教授決定成立系所,培訓高階人力。
二、成長階段:林教授2001年創辦生死與教育研究所以及2011年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系至今,亦擔任第一屆所長與系主任,除致力於生死學、生命教育、死亡教育、悲傷輔導或自殺防治等教學工作之外,並發表相關研究與論述著作數十篇,專書數本。2004年設置「癒花園」(悲傷療癒花園),2009年成立「癒心鄉心理諮商中心」,帶領學生從事社區服務,使北護的生死教育成為校園文化的一部分,彰顯台灣社會生命教育的特色,亦帶動華人社會生命教育的發展,享譽全球。
三、拓展階段:二十幾年來,林教授不斷參加國內外學術研討會或工作坊接受培訓,自我成長;近年來亦將所學透過學術與行政之雙重角色,每年舉辦生死學、生命教育、悲傷輔導或自殺防治等相關領域之研討會或工作坊,促進專業與學術交流,使生死教育得以在地化、專業化、組織化與國際化。
近幾年,林教授尤其重視生命教育中自殺防治教育與培訓守門人工作,多年協助教育部統計分析校園安全暨災害防治通報事件中有關自我傷害事件,並協助校園訪視,協助校園處置學生自我傷害事件。近年來,林教授亦接受教育部委託承辦國際性的生命教育學術活動,其中以兩年一次的生命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最為重要。2013年第一次舉辦,是「以生命教育促進全人健康」為主題,廣邀世界各地學者專家學術研討;第二次於2015年舉辦,則以「生命教育的核心價值與意義」為主題,以兩岸四地華人地區的學者專家為邀請對象,使生命教育成為台灣教育特色,並拓展領域影響華人地區之生死教育工作,不僅提升臺灣生命教育之國際化與能見度,亦能促進亞太地區華人社會之生命教育學術交流;對台灣與華人社會之教育與輔導工作,有一定的影響與貢獻。
◎生命教育相關教學科目
科目 | 多元文化生死學 |
說明 | 本課程目的在於使學生對生死議題具有多元文化的理解,擬從文化的構成要素探討不同的社會所發展出來的死亡系統(Death System)或模式;不同文化間的死亡態度與生死禮俗的處置方式與變遷,尤其重視在面對社會變遷與全球化的衝擊時,文化傳播對傳統文化的解構與重整的歷程。 教學目標為:讓學員熟悉文化內涵與用語,思考與生死文化相關議題探究不同生死文化的表現以及人們的生死信念、態度與行為能從文化相關文獻關照社會生死現象,理解宗教信仰、儀式、生死倫理、語言文字、生活器物、人際關係、社會組織、禁忌規範或制度等層面從世界體系或全球化的觀點檢視文化傳播的影響以及傳統文化的解構或定位 |
科目 | 寬恕教育與治療實務 |
說明 | 生命中的衝突事件充斥在生命中每個不同的階段、不同的關係與不同的角落中,近年來「寬恕」在諮商領域有廣泛的討論及深入的研究。本課程是寬恕心理學的基礎課程,介紹寬恕的內涵及相關研究,內容包含人際關係的衝突與傷害、道歉的重要性、學習道歉的五種語言(表達歉意、承認錯誤、彌補過失、真誠悔改、請求饒恕)、如何進行寬恕教育、如何修復破壞的人際關係、重新展開健康的未來。教學目標:1. 認識人際關係的衝突及傷害的成因與過程。2. 探討道歉的重要性。3. 練習道歉的五種語言。4. 認識寬恕教育與治療的重要性。5. 學習如何進行寬恕教育教學。6. 選擇和好,破裂關係的修復與重建。 |
科目 | 自殺防治實務工作 |
說明 | 本課程旨在使學生充分認識自殺防治工作所需要之專業知識與技能,並能夠在相關機構應用課程設計與實務操作。因此,在教師督導協助或相關機構的參訪下,學生要能針對服務對象的問題及需求而擬定教學教案或輔導計劃,並從實際進行活動的演練中,設計教學或輔導成效評量以協助滿足學習者的學習需求或解決學習上的問題。教學目標為:1.明瞭自殺防治的原則和內容。2.了解三級自殺防治的範圍、流程、內容與做法。3.設計自殺防治實用的教學教案或輔導專案以及成效評量工具。4.藉由課堂研讀或參訪相關機構了解自殺防治的實務工作。5.以服務學習配合機構情境下進行自殺防治設計的教學或輔導。6.評價試教或輔導的情形。7.修改服務方案以符合自殺防治目標。 |
◎設置癒花園(境教生死教育),請參考PDF附件檔案
◎設置癒心鄉心理諮商中心,請參考PDF附件檔案
◎終身成就獎,請參考PDF附件檔案
心語
建設台灣成為生命教育的寶島,全球生命教育的典範;人人可以是生命教育的老師,處處可以是生命教育的題材。
File: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6XZJBsg7wc_2cUpUUmxKLNKUYtkJbkTi/view?usp=drive_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