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績優人員-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丘慧瑩 教授兼通識中心主任
丘慧瑩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授兼通識中心主任
個人簡歷
- 學術專長:為中國古典戲曲、俗文學、民間文學、 女性文學
- 曾任教花蓮教育大學民間所、東華大學中文系
- 曾任台南市女性權益促進會理事
- 曾獲績優教學教師、績優導師
- 第二屆中國海寧杯〈王國維戲曲論文獎〉一等獎
- 山東省文化藝術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等
- 目前積極推動生命教育與服務學習,開授「生命探索發展與實踐」及「願景激發與執行」兩門通識課
事蹟
推動生命教育課程「生命探索發展與實踐」成為全校必修通識課。從行政、教師、課程、學生、外部連結等方面著手。
1.寫入教學卓越計畫。成為本校104-105、106教學卓越計畫C主軸「特色通識、願景造就」的主要內容。
2.103學年度成立教師社群,培養生命教育種子教師。
3.成立課程小組,建構課綱與教材。課綱僅定主要架構,內容依授課教師自身的生命經驗及專長予以充實。
4.104學年度建立教案教學平台,以供授課教師交流、使用。
5.成立TA社群,培育種子學生,並可協助老師帶領課堂活動。
6.舉辦各種與生命教育相關的講座、工作坊、訓練營隊。
7.辨理全校性生命教育教案競賽與圓夢競賽。
8.與外部資源(蔚華教育基金會)合作,以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及7 Habits,
讓學生重新審視自己的生命、設計自己的人生「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Designing
Your Life)。
9.104學年度通識課程開設七班(上下學期四班、三班)「生命探索發展與實踐」選
修課程。
10.105學年度「生命探索發展與實踐」正式成為全校必修通識課。
11.至他校演講,交換各校推動生命教育的經驗。
申請這個奬不是為了個人,而是代表彰化師大一群可愛的夥伴們,這些年來的努力!希望藉著這個獎,讓致力推動生命教育的彰師教職員工生,累積更多的能量,走更長更遠的路。
我曾任職於不同學校的通識教育中心,也參加過不少社會運動,「江湖夜雨十年燈」的經歷,使我對國內外的通識教育略有關注,因此對「通識教育」有很多的想像與期待。103年接任通識教育中心主任時,校長除了告訴我「全力支持通識、通識課程很重要」外,沒有給我更多的「指示」,因此給了我很大的發揮空間。就職後,即被授命撰寫教學卓越計畫特色通識的部分,我們選定以生命教育結合生涯發展,藉服務學習落實的「三合一」「生命探索發展與實踐」通識課程,成為推動的方向。為此,通識中心成立「教師教學研討社群」,主要針對生命教育進行研討;為了將「生命探索發展與實踐」三合一通識課程推廣至全校,並且根據各系所的專業性質以及特色規劃課程。103學年度開始,擴大教學研討社群的運作,並以多元、多面向態度向各系所招募種子教師,以「生命探索發展與實踐」三合一課程為討論主題,針對生命探索、生涯發展、服務學習的教材、教學活動、教案等進行討論與規劃。種子教師專長增能培訓,以不期聚會討論方式,結合相關講座、企業參訪、引入外界師資與資源,並制定出課程綱要,供授課教師授課遵循,落實一綱多本概念,既保有課程中心主軸不變,又付予授課教師充份的專業自主權。
透過開放卻又有明確指向性的基本架構,給授課教師較大的彈性空間,以便結合老師自身的生命經歷與特質,師生共同學習人生的智慧、探究人生三問:「為何而活、如何活著、活出該活的生命」。
隨後又考慮到可操作性,最後我們制定了以「批判思考、團隊合作、問題解決」為核心導向的課程綱要;課程雖為「三合一」,但三者關係並非截切割的三個區塊,而是三個互相勾聯、相輔相成:
1、生命教育
1-1.愛自己:釐清生命理念、釐清生與死的本質、抉擇生命的意義與價值、生命關懷、人生意義的追尋。
1-2.愛別人:倫理、人我關係、落實社會關懷與社會責任。
1-3.愛環境:人跟社會、人跟環境。
2、生命發展/生涯發展
2-1.發展自我:探索與發展個人志趣與才幹。
2-2.實踐願景:籌畫與實踐生涯願景。
2-3.領導自我:培養與應用自我管理習慣。
3、生命實踐/服務學習
3-1.尊重差異:了解多元社會與尊重不同文化。
3-2.落實關懷:落實社會關懷與社會責任。
3-3.瞭解服務:瞭解服務學習的基本精神—規劃、執行、反思、慶賀。
歷經兩年半的籌備,加上種子教師培訓研習,並申請教育部教學卓越計畫與蔚華教育基金會合作的新課程「生命探索發展與實踐」,於104學年度正式推出,先以通識選修試行一年,再於105學年度成為全校必修的核心通識課程。課程透過生命教育、生涯發展和服務學習結合,引導學生「探索為何而活、學習該如何活著、練習實際活出該活的生命」,內容主要以生命反思為動力、以系所專業為基礎、透過服務學習建立個人生涯願景。其目的是讓傳統生命教育增添生涯發展的規劃而落實,讓傳統服務學習增添生命與生涯的明確目標而紮實。具體而言,透過「生命教育」與「生涯發展」課程協助學生發展以生命反思為動力、以系所專業為基礎的「圓夢計畫」,並練習透過「服務學習」初步嘗試、落實與體驗,從而反思生命意義與發展具有個人獨特意義的生命熱情與生涯願景。整體課程設計形成循序往復的迴圈:探索自己生命、探索生涯發展、投入服務實踐、反思生命意義、定位核心自我、發展生涯願景、形成自主實踐動力。在過程中透過不斷的反思及人我互動,培養批判與思考能力,透過團隊合作(雙贏思維)及問題解決而更認識自我,確定自己的生涯走向及自發性實踐的力量,建造出大學生的生命並開拓其思維和生命經驗。
還記得剛開始推動課程時,千頭萬緒,但正如《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一書中的名言:「只要你真心想做一件事,全宇宙都會來幫你」。暑假期間,公關中心蕭輔力主任說一同去拜訪一位非常關心學弟妹的校友--許宗賢董事長,於是我們北上新竹,與蔚華教育基金會的董事長長談,牽起了日後通識教育中心與蔚華教育基金會的長期合作;在尋找種子教師成立教學社群時,陳明飛副校長鎖定各系熱心的老師,逐一電話邀請;原本就在師培中心開設生命教育課程的王朝興等老師也情意相挺,更與系上老師協同教學,培養更多生命教育的教師;教育背景的劉淑慧、段曉林、羅家玲老師,則成為課程小組的核心,積極參與「生命探索發展與實踐」課綱的制定與教案的撰寫;中心同仁盧胡彬老師、歐慧宜、楊菁前後兩任人文社會組組長,是主要的智囊,貢獻了許多心力;其餘中心同仁則幫我們打理庶務與連絡工作。正是有這群熱心熱情的好伙伴,因此在推動「生命探索發展與實踐」課程,一切都顯得水到渠成。
特別是這些要「上線」的種子教師,願意在各自的專業之外,為我們的學生(許多是未來的教師)付出心力,言傳心授自己的生命感悟,讓我非常感動。多次到校外交流時,我都非常驕傲的談起我校「生命探索發展與實踐」的種子教師,因為有對生命充滿熱情的老師,才可能影響學生,改變目前的校園文化; 也正是因為有這群老師,所以即便社會有各種不同的聲音或對立,但彰師大卻充滿了正面的能量。
就任通識教育中心主任時,我將原有彰師通識教育的目標修改為:「培養學生廣博而寬宏的知識基礎,以及追求生命意義的智慧」。推動「生命探索發展與實踐」課程,即是期待我們的孩子「要更好」,所謂的「好」,不是追求財富、名利等外在虛無,而是培養「追求生命意義的智慧」--去尋求生命的自在歡喜,知道自己要什麼、要往何處去。
我們不清楚藉由這樣的生命教育課程,能改變多少,但我們一點一點在做,一步一步在走,踏實的前進。
心語
用生命影響生命:不做永遠不會改變,做了,就有機會。
File: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6XZJBsg7wc_2cUpUUmxKLNKUYtkJbkTi/view?usp=drive_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