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面需要瀏覽器支持(啟用)JavaScript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目前位置

生命教育績優人員_特殊貢獻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張淑美 教授

張淑美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教授

個人簡歷

  1. 現任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生命教育碩士專班教授。
  2. 長期協助高雄市政府教育局生命教育推動諮詢工作與擔任教育部等公私部門生命教育相關產官學組織委員。
  3. 長期致力生命教育相關學術研究、推廣服務與人才培育工作,得到國內外重要獎項肯定。

經歷

  1. 中學教師、大學助教、總務處文書組主任、講師、副教授
  2. 公務人員高考教育行政科及格(民77年)
  3. 教育部公費留學考試輔導學門獎學金(民82年)
  4. 高雄市市政府「友善校園輔導小組」—生命教育委員(96年、97年及98年上半年,以及100年下半年、101年起迄今)
  5. 高雄市市政府「殯葬設施審議委員會」委員多屆
  6. 高雄市生死教育手冊指導委員
  7. 教育部高中暫行課程綱要生命教育類科「生死關懷」科研擬
  8. 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綱要「生命教育」科審查委員
  9. 教育部「推動生命教育諮詢委員會/小組」第四、五、六屆委員
  10. 教育部「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生命教育學科中心」諮詢委員
  11. 教育部生命教育中心推動委員會委員
  12. 教育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綜合活動領域生命教育科課程綱要研修小組」委員
  13. 主持教育部生命教育中程計畫草案(民 99-102;民 103-106)研擬計畫
  14. 高雄市教育學會理事
  15. 國際個人意義國際網絡(INPM)終身會員    
  16. 中華生死學會第一、二屆理事
  17. 佛教蓮花臨終關懷基金會「生死教育委員會」委員
  18. 世界宗教博物館生命領航員聯誼會諮詢委員
  19. 文藻外語大學「與世界分享台灣生命教育」計畫課綱審核委員
  20. 香港教育大學宗教教育與心靈教育中心學術顧問

推動生命教育之策略或措施

1.持續協助高雄市政府推動生命教育相關教育計畫與工作:

(1)自民國96年、97年及98年上半年,以及100年下半年、101年起迄今,長期持續擔任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友善校園」生命教育指導委員,協助高雄市相關計畫之擬訂與推動,使執行著有成效。

(2)自教育部於103年度起獎勵生命教育績優人員與特色學校,即擔任高雄市教育局評審委員並建議積極宣導建構生命教育特色與校園文化與培養優秀人力,成果豐碩。

(3)擔任多屆高雄市市政府「殯葬設施審議委員會」委員,並建議殯葬園區設置生命教育與悲傷輔導軟硬體設備,發揮後續關懷與教育功能。

(4)於 107年1月10日「高雄的大學‧高雄的智庫」市長與大學校長第12次聯誼會報中,與卓紋君教授、何青蓉教授代表高師大建議「綠色高雄與永續教育-減塑少圾提案」,得到高雄市政府積極回應與決議設置相關推動計畫。

2.擔任教育部生命教育委員、接受委託研擬生命教育政策與相關推動事項之諮詢:

(1)曾擔任教育部「推動生命教育諮詢委員會」第四、五、六屆委員、以及教育部設於南華大學之「教育部生命教育中心推動委員會委員」(104年度起),提供政策推動諮詢與建議。

(2)主持教育部生命教育中程計畫草案(民 99-102;民 103-106)研擬計畫,協助教育部更落實與多元推動生命教育。

3.持續參與教育部生命教育課綱研擬與課程教學推廣等相關工作:

(1)在教育部於2004年擬將生命教育納入95高中課程選修科開始,即持續參與生命教育課綱研擬與相關審查工作。

(2)擔任教育部十二年國教綜合活動領域生命教育科綱要撰寫委員。

(3)持續擔任教育部「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生命教育學科中心」諮詢委員。

4.長期持續投入生命教育學術研究與推廣事項:

(1)積極發表、著述生命教育相關論文或專書(附錄二,歷年著作目錄)

(2)協助生命教育相關之研究案與學術論著審查。

5.長期深耕生命教育師資與相關人才之培育:

(1)規劃高雄師大教育學系「生命教育碩士專班」(92-99 學年度;100-103學年停招;104學年度復招),培育生命教育專業師資與人力。

(2)曾規劃與協助高雄師大進修學院辦理生命教育第二專長師資學分班計畫,以及五梯次「高級中等學校生命教育教師(2 學分)在職進修學分班」。

6.持續擔任各級學校與相關組織生命教育專題講演、審查與諮詢等推廣服務。

7.除長期參與國內生命教育相關學術研討會之外,並持續出國參與國際生命教育、全人教育相關研討會,宣揚台灣生命教育學術與實務推動成果。

8.積極促進生命教育國際化發展:規劃生命教育國際學者來台巡迴講學、工作坊、論壇、講演、座談,並多次邀集國內生命教育相關學者與研究生出席國外生命教育相關之研討會。


事蹟

「生命中沒有巧合」(There are no coincidences in life.)

~生死學先驅大師 E. Kubler-Ross

我個人經常引用已故死亡學與臨終關懷大師伊莉莎白.庫柏蘿絲 的話-「生命中沒有巧合」。也許因為幼年見過曾祖父在家中過世後辦理喪事,充滿害怕與納悶地問大人:「人死了以後去哪裡?」,得到長輩的回答是:「去蘇州賣鴨蛋」!或許自幼對死亡的好奇與疑問,始終得不到大人與正規學校教育來源的解答而隱藏內心,終究牽引我踏入生死學與生死教育、生命教育領域的研究與推廣吧?但是,正式踏入學術研究,是始於1988年想要尋找一個新穎有價值的碩士論文題目,因緣聚會探討兒童死亡概念之發展及其教育應用,而後即持續研究,1995年完成的博士論文也是生死學與生死教育的主題。雖然剛開始在大學任教時,生死教育仍是學校教育中不被重視的主題,我仍嘗試用融入課程的教學設計,用短文、故事、影片、課外閱讀等方式,與學生一起思考與討論生死與生命的議題。多年來,深感「生死乃一體兩面,談生必須探究死,才能彰顯生命的終極意義;論死也必須緊扣生的實際面向,才能提醒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因此,生死教育實乃生命教育」(張淑美,1989;1995;2006;2014)。在我國於1997、1998年開始倡導推動生命教育時,就和國內推動生命教育的產官學界有了許多聯繫,也可以說自己投入生命教育的學術研究與服務推動工作,不僅和國家二十年來生命教育的推動一起發展,甚至於更早、更久。因此,我對國內外生命教育的訊息與發展,一直持續不斷投入與關心,並期盼我國生命教育的發展能夠生生不息、永續推動,不僅成為我國特色教育,也能讓華人地區與國際間更加了解與相互交流。


如同過去忝獲教育部94年度友善校園有功人員、教育部103年推動生命教育績優人員的榮譽,並非只是個人努力累積的成果、更是代表栽培我的母校與支持鼓勵我的單位-國立高雄師大,個人所做的生命教育工作要感恩學校的支持與許多人的協助。在2016年接受國際個人意義網絡(International Network of Personal Meaning, INPM)舉辦的第九屆雙年國際意義研討會(9th Biennial International Meaning Conference)中頒發終身成就獎時(是三人中,唯一的華人學者),也是因為代表的是自己的國家能夠被國際學術界看見與肯定。本次,願意接受高雄市教育局推薦,也同樣是要藉此彰顯高雄市教育局積極推動生命教育的努力與成果,多年來在諸位委員的協助諮詢之下,也是成績斐然、著有績效。個人參與其中,固然盡心盡力投入與發揮,更要感謝所有相關的人事物機緣的配合,造就一切生命教育的美好成果。所以,所謂個人貢獻於生命教育的事績,都是眾人的成就。至於個人超過二十年來的成果/事蹟或特殊貢獻,具體而言,正是上述推動生命教育之策略或措施中所述的點點滴滴,可謂「鍥而不捨、持續耕耘、成人成己、自他兩利」。


總結個人對生命教育的投入與績效,除了和專長發展有關的:「持續投入生命教育相關學術研究與推廣事項」、「擔任生命教育專題講演、審查與諮詢等推廣服務」之外,特別感榮耀者,應是「持續協助高雄市政府推動生命教育相關教育計畫與工作」,累計十來年擔任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友善校園」生命教育指導委員,觀察與感受到高雄市教育局長官、指導委員、承辦人員與各級生命教育中心學校的用心投入,雖迭經人事與業務異動,因為已建立穩健的制度與運作機制,所以能夠持續耕耘與累積成果、績效顯著。再者,能夠「擔任教育部生命教育委員、接受委託研擬生命教育政策與相關推動事項之諮詢」以及「持續參與教育部生命教育課綱研擬與課程教學推廣等相關工作」,更是感到非常榮幸。尤其,能夠協助研擬兩期程共八年的生命教育中程計畫。民99至102年度之生命教育中程計畫以「全人發展、全人關懷、全人教育」為主軸,強調學校、家庭與社會的關聯,加強整合延續,發展特色與創新等目標方向;103至106年度之方案,強化學前到成人之終身發展階段,更加強關懷特殊與弱勢族群。兩期程中程計畫已建置「行政機制、課程教學、師資人力與研究發展」等層面的推展面向,對於國家生命教育的多元性、落實性、統整性發展與長期推動,堪稱頗有貢獻。再者,「長期深耕生命教育師資與相關人才之培育工作」:感謝有機會協助我服務的高師大教育系規劃「生命教育碩士專班」(92學年度開辦;100-103學年停招;104學年度復招),至今培育約三百名各級學校以及公私部門、社會民間相關組織之生命教育師資人力,而且已有將近二十名後續攻讀博士學位,成為生命教育高階人才,這是我國在學校、家庭、社會上永續推動生命教育的一批非常重要的專業人力。


從事生命教育研究與推廣工作,如果和自己的終極生命信仰與關懷結合之後,就是終身的職志與必須不斷付出與開展的志業了。因此,多年來,我個人投入許多時間、心力、乃至金錢,致力於探討生命教育的理論基礎與國際交流。除了自1996年加入「國際死亡教育與諮商學會」(Association for Death Education and Counseling)終身會員並出國出席年會與發表之外,後來找到西方的全人教育(holistic education)、靈性教育(spiritual education),發現可以作為生命教育的相關理論基礎,並翻譯多本全人教育、靈性教育專書,並加入Asia-Pacific Network for Holistic Education與至馬來西亞發表生命教育論文。近年來,更開心能夠密切連結華裔加拿大學者Dr. Paul. T. P. Wong(王載寶博士)開創的具儒釋道理念與西方心理基礎的意義管理理論(Meaning Management Theory, MMT)、第二波正向心理學(Second Wave of Positive Psychology, PP2.0 )以及意義為中心諮商治療法(Meaning-Centered Counseling and Therapy, MCCT)之理論與實務工作,不僅多次自掏腰包遠赴加拿大出席意義研討會與發表,並於2013年與 2017年規劃Dr. Wong夫婦來台巡迴講學、工作坊、論壇、講演、座談。多年來,多次邀集國內生命教育相關學者與研究生出席國外生命教育相關研討會 (見附錄二歷年發表之國外研討會部分),今年(2018)號召專家學者、並協助四名博士生與兩名大學生共超過二十人參加於8月2日至 8月5日在加拿大溫哥華舉辦的國際意義研討會。近年來,積極促進生命教育的國際交流並努力介紹台灣生命教育的發展與成果,也越見成效及影響。


投入這個利人利己的生命教育工作,絕非一蹴可幾、更非輕鬆愉快的,多年來更有許多艱辛與挫折,但這正是生命的真實!幸運地是,透過生命教育的學習與體悟,特別是前述Dr. Paul. T. P. Wong(王載寶博士)提出的意義學與第二波正向心理學所闡述的信念,生命的意義與成熟的幸福,是苦難與喜樂交織的,因為有挫折與受苦,接納與超越轉化之後,更能成為生命的養分與更深刻、真摯永恆的幸福!所以,最後要借用Dr. Paul Wong的文字 (2017年9月2日取自https://www.facebook.com/PaulTPWong),說明超越逆境帶來的「成熟的幸福」為何? 也同時勉勵自己不畏逆境與挫折,繼續不斷投入生命教育的推動。


「成熟的幸福來自於超克逆境」(Mature happiness comes from overcoming adversity.)。~Dr. Paul Wong

「成熟的幸福來自於學習與自己、他人以及與上帝怡然相處;是建立在和諧與內在的平安之基礎。」(Mature happiness results from learning to be at home with ourselves, others & with God; it is based on harmony & inner peace.) ~Dr. Paul Wong


心語

點燃源源不絕的內在明燈(inner light),照耀自他生命、讓生命教育永續發展與推動!


File: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0U0gGKc8HcfhvTqBfGcRMJfJUZMdLX0F/view?usp=drive_link


生命教育績優人員_特殊貢獻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張淑美 教授 | 教育部生命教育全球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