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面需要瀏覽器支持(啟用)JavaScript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目前位置

生命教育特色學校-中山工商

由nhulifeeducation在 06/02/2019 , 周日 - 15:42 發表

中山工商推動生命教育之特色及成果

本校以「滿足0~100歲學習者的心願」與「建構一個偉大的學校」作為學校願景。所謂「偉大」乃指校園能永續經營、教職同仁能永續生命熱情、學生能永續學習,這種永續發展概念即希望個體能在生命實踐上知行合一。

本校持續推動生命教育,以「愛與關懷」為核心價值,從「愛己」、「愛人」、「愛自然」、「生命層次提升」四個面向發展生命教育活動與課程,逐步建構生命教育校園文化氛圍;配合99課綱生命教育列為普通高中必修課程,高職部同步列為校訂選修課程,讓生命教育推動更全面、落實。

配合學校發展願景,以營造全人生命校園文化為目標,近三年推動特色及相關成果詳述如下:

一、循序漸進,逐步邁向全人生命教育文化校園

秉持著「凡進此校園,一切為教育」的精神,期許校園成為學生人生夢想起飛的搖籃,能不畏挑戰發展自我,未來在台灣社會各行各業發光發熱,對社會有所貢獻,故「堅毅生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

當學生具備堅毅特質進而找到個人意義感,將擁有豐厚的生命安全感與使命感,猶如Maslow(1960)所提需求理論中安全需求滿足後,會有向上追尋較高層次的動機,學生不只獨善其身,更能與他人及社群緊密締結,發展兼善天下之情懷。

最終目標,期培養學生建立自己內在真我的關聯、與他人及社群的關聯、乃至與地球宇宙的息息相聯,懂得經營平衡的人生,具備包容開闊的生命態度,開啟靈性發展,追求有意義生命。

近三年逐年規劃「堅毅生命」、「美善生命」、「全人生命」計畫,皆確實執行完成,期持續邁向全人生命校園文化營造之目標。

二、建構「堅毅生命」多元選修課程,促生命教育課程全面實施。

本校學制涵蓋普通科、職業類科及綜合高中。依據12年國教課綱規劃,生命教育為普通型高中部定必修科目,然綜合型及技術型高中綜合領域及科技領域科目僅能擇兩科目開設,本校經課程發展委員會討論,考量以職業導向為主的學制,「生涯規劃」更顯重要,故割捨「生命教育」。104學年度著手發展符應新課綱生命教育終極關懷核心素養之「堅毅生命」特色課程,旨在培養學生掌握力、承諾力與挑戰力,助其於青少年階段自我追尋與探索過程中更願意從事不同嘗試與自我挑戰,更能忍受努力過程中的不確定感,不輕易因微小挫折就放棄,更能為驗證自我的潛能而堅持到底;同時在探求自我、培養堅毅生命力的過程中,激發出自我的積極正向面,找到屬於個人的生命意義。

課程建構歷經兩年(包含教材及教案編寫修正、專家諮詢、105學年度試上課程安排…等)籌備,106學年度已於綜合高中一年級正式實施,未來配合108新課綱,已將「堅毅生命」納入校訂選修課程,利於高職部生命教育課程之全面實施。

三、透過融入課程、講座、展覽及體驗活動等非正式課程,激發學習者真實感受與省思。

(一)104年12月結合本校圖書館辦理1949年代遭逢兩岸分裂的文學大師(包含余光中、鄭愁予等作家)之創作與形塑堅毅生命之典範故事的「閱讀堅毅生命力」主題書展,於生涯規劃課程設計「向大師學生命堅毅力」主題課程,共12個班學生參與;學生從中沉澱書展所見所聞,並從作者的文學及生命故事學習堅毅生命力;課程後續邀請學生返家訪談,察覺不同世代家人生命處境的反差,體會並學習接納與包容的生命價值;從家族長輩生命奮鬥的堅毅故事,學生找到楷模學習對象,進而增進其與原生家庭(尤其是父母、祖父母)間的正向情感。

(二) 105年3月結合本校中山文教基金會校園地景文學特展,辦理「與堅毅大師有約」講座,邀請台語文學創作林文平老師以親身走訪全台319鄉鎮,創作鄉土文學與攝影之作品,分享台灣草根堅毅的生命力。延續講座,安排高雄26公里鐵馬路程,帶領學生實地走踏鄉土,感受文學作品中傳遞之草根堅毅生命力,並以實際行動實踐堅毅生命。走踏鄉土體驗活動共97位師生參與,全數完成挑戰。學生回饋,憑藉自己堅持與努力達成目標的成功經驗,助其學習面對挑戰堅持不放棄,並激勵自我產生持續努力的力量。

(三)每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前夕,於品德教育課程安排「愛地球,從I開始」主題課程,激發學生對環境中人事物等議題之關注,後續由輔導處以人飢己飢,人溺己溺之人道救援精神,辦理校園迷你飢餓體驗活動,學生參加踴躍,每年近1,200名學生,活動當天飢餓6小時,捐出午餐費,104及105學年度分別捐助泰北132,772元及南蘇丹85,150元。另學務處規劃世界地球日系列活動,提供學生實踐、省思學習機會;除環境教育宣導、停水節電體驗與徵文活動,並與福利社合作推出愛地球便當,鼓勵學生少肉食讓環境更永續,為期一週的活動受全校師生熱烈響應,104至106學年分別訂購17,286個、16,349個、16,703個便當;更有數位導師自發性響應班級長期共食運動,學生午餐廚餘桶天天見底,此舉獲大愛電視台新聞報導。

(四)105年10月搭配本校中山文教基金會與廣達基金會合作辦理「光影巴洛克」藝文展,特別結合各職業群科與學習領域(如:藝術、美容、語文、社會、自然、多媒體、幼保、觀光、綜合、電子等)設計11份融入課程,讓學習不流於走馬看花更能深入內涵。技職學習融合生命與人文之美,透過美學展覽與延伸之創意課程傳遞,涵詠學生美感素養,透過五感學習,提升對生命美感的感受性,形成對生命的品味,提升其技職表現之層次。

(五)每年12月為本校感恩月,除學務處辦理校內多項感恩關懷實踐活動(如:報佳音、三代同歡…等),綜合領域亦設計「感恩月生命小書」主題課程,共92個班學生參與;學生於歲末年終重新思考「跨年」的意義,透過內省統整生命歷程並進行生命書寫,與自我產生有意義的生命對話。許多高一學生皆回饋,經歷國中教育會考挑戰至進入高中,歷經生命轉折的變動與混亂,透過生命小書書寫,助其自我認同之心理發展,並在省思自我生涯選擇時,肯定自己的蛻變與成長。

(六)本校校園近9甲,除前方校舍外,後方擁有豐富自然生態的小山丘,此得天獨厚之環境,讓校園自然之美成為涵養學生心靈之寶貴教育資源。近三年邀請校外自然生態專家入校指導,帶領學生實地進行自然觀察,學生從五感體驗經驗中找回內在真我,以更包容開闊的生命態度,重新詮釋與他人之關聯;另從手作木棧道的體驗中,重新思考人與自然環境共存之關係,學習以更永續之生命態度,善待周遭環境。

四、重視境教與教師身教潛移默化之效果,校園處處是生命教育。

本校長年重視生活教育與校園環境營造,然校園推動生命教育之成敗,絕無法單靠個人或行政團隊努力來達成,獲得站在第一線的教師認同,並願意以身教展現,是推動生命教育重要的助力,因此,本校在生命教育推動上不論是正式課程設計抑或非正式課程籌畫,都會配搭相關教師研習、行前會議,或提供教師書面資料,藉此幫助教師善解課程或活動意涵,並邀請其共同參與,在長期推動經驗中發現,教師對生命教育產生認同時,也發想更多創意作法,應用於班級經營,形成一股正向循環。

二、生命教育推動案例分享

本校在邁向全人生命推動上,著重正式課程、非正式課程及潛在課程整體之規劃,多年推動下來,著實在校內師生具體行為上看見潛移默化之效果,以下分享幾則案例:

(一)用真我(Self)看世界,內心更平靜、自在與放鬆。

運用本校後山自然生態資源,104學年度起邀請校外自然生態專家入校指導,規劃學生實地自然觀察課程,創造與大自然親近互動的體驗,並嘗試結合自然生態與心靈療癒的生命教育;課程中同學透過專注、五感體驗親近大自然,不少同學反映課程讓其在大自然中找到自我療癒的力量,人際較疏離的同學也在大自然中找到不孤單的力量。以下分享幾位同學的成長與蛻變:

A生,就讀本校餐飲科男生,父母離異,與父親、祖母同住,因父親無穩定工作、祖母病弱、叔叔罹癌,家庭經濟相當弱勢。沉重的家庭環境常壓得A生喘不過氣,為了改善家中經濟,A生甚至需在周末從早到晚兼三份打工補貼家用;最令A生難堪的是,父親甚至還會跟A生要錢花用。家庭功能不彰加上龐大的經濟壓力,讓A生罹患憂鬱症;參與課程後,A生跟老師分享,專注在大自然會讓他有種心定的感覺,原本糟糕的心情因而舒緩下來,甚至原先服用憂鬱症藥物,心情未獲改善,但每次參加課程後,心情緩和的效果比服用憂鬱症藥物還有效。他說:「『學校後山森林』就是他內心的後花園,是讓他能暫時擺脫龐大現實壓力,調整內心情緒的地方。」

B生,就讀本校幼保科女生,平時在校表現優異,然而在其光鮮亮麗的在校表現背後,心中一直存在來自家中的陰影,原來她來自一個家暴家庭,兒時經常目睹父親對母親嚴重家暴,長大後家中狀況雖改善許多,但童年恐懼的陰影一直揮之不去,甚至深深影響B生的心理狀態,讓她常有莫名的恐懼感,甚至偶有輕微的過度換氣情況。參加課程,她開始學習在校園後山森林打開五感,練習靜心聆聽、呼吸吐納,接收來自大自然的療癒力量,她說:「這是她能舒緩心中壓力的時光。」


C生,就讀本校美容美髮科女生,長期在討愛關係中追求錯誤的情感關係。課程中,她相當投入與自然互動,最特別的是她在自然觀察過程展現出極為驚人的手繪自然花草的功力,也時時見她沉浸大自然中安靜地獨處。大自然帶給她穩定且正向的影響,讓她學習到能與自己自在獨處,不再需要與他人過度的情感依賴,自己也能更專心穩定的學習成長,目前已順利考過美容相關證照。

除了上述三位同學具體事蹟外,整體發現,此課程吸引個性較為內向、缺乏自信,甚至在人際中處於疏離邊緣狀態的學生,透過在大自然中涵養內心,讓這些學生逐漸學習到一種「定、靜、安、慮、得」的生命狀態。許多學生於回饋中都提到,察覺自我內在力量滋長,以前害怕孤單,但認識與親近大自然後,即便獨處也不感到孤單,更能自在與自我相處。

(二)用包容開闊的態度善待他人,生命將成為彼此正向影響的力量。

104學年度畢業於本校綜合高中的簡同學,當年統測考出554.25高分,目前就讀國立高雄科技大學金融資訊系,然而在她亮麗成績背後,高中生涯卻過得比一般學生曲折。話說本校是她高中階段就讀的第四間學校,國中畢業後因興趣不合、玩心太重,缺乏努力目標,陸續從三所高中職學校休學,當時天真的她認為只要能吃苦,就算沒有學歷,做苦力仍能在社會生存下去,於是放棄念書,展開打工賺錢的人生。

簡生一開始在炸雞排攤打工,然而餐飲業收入十分有限,無法滿足她存大錢的願望,於是在友人介紹下,轉往收入較高但得付出較多勞力與體力的搭鷹架工作,足跡橫跨中油、中鋼、林口台鐵電廠。原本輟學進入職場只想證明學歷非求職關鍵,但經過一連串社會的試煉,她才逐漸體會到學歷對個人的意義,這樣的體認讓她萌生返校完成學業的念頭與行動,於是選擇進入本校綜合高中二年級應用英語學程。

重返校園的簡生,最大的學習挑戰是生活作息問題,班上同學們因了解她高中不斷中輟的背景,以包容開闊的態度給予她鼓勵與支持,早上爬不起來時,班上同學更是輪流打電話叫醒她,為的是同學間彼此約定要一起考上理想校系的承諾。簡生重新在學習上找到定位與努力的方向,也幸運遇到一群願意為人生夢想付出努力的夥伴相互提攜,在中山展開了她逆轉勝的人生。

畢業前夕,簡生將個人生命故事素材提供給學校,製作成「我是你的眼」典範人物紀錄片,分享給學弟妹,個人精彩的生命成為彼此正向影響的力量。

(三)當覺察自我與他人乃至地球宇宙息息相聯的關係,改變就開始了。

校園生命教育推動成敗,在於獲得第一線導師的認同,並願意一起落實與推動。本校教師蘇漢章老師為汽車科建教班導師,深受校園長期重視愛惜地球環境資源的生命理念影響,蘇老師發覺班上中午總是倒掉許多吃不完的飯菜,造成環境資源浪費及破壞,於是在班上發起「惜食共食」活動。他為班級同學準備了一個不銹鋼盆及大湯杓,中午用餐前同學評估自己的食量,預先將吃不了或是不喜歡吃的食物,舀出來放在鋼盆裡,讓食量大的同學前來取用,此舉除了大大降低班級的廚餘量,也成為同學間午餐彼此關心的利器,同時也為環境帶來更友善的對待;每一屆學生在漢章老師的帶領下,三年平均約減少600桶廚餘製造,若以每桶廚餘約10個便當量換算,還可省下30萬元。漢章老師此舉不僅引領學生實踐愛惜地球資源的行動,更教導學生惜福、簡約不浪費的生命價值。良善的事會成為彼此學習的楷模。這兩年在校園中,除了漢章老師,有越來越多老師響應類似的惜食共食活動,綜合高中外語學程導師以教室位置鄰近之便,三個班級於教室走廊放置可裝剩食的食器,讓三個班同學一同實踐剩食共食活動。也有不少老師中午用餐時響應共食活動,食量較小的老師共同訂一個便當,以飽食又不剩食為目標,享受美好午餐;也有老師自備容器,將中午吃不完的食物盛裝起來,帶回家晚上食用。老師們身體力行的身教,激勵同學產生更直接且深刻的教育效果。

專案類別:

特色校園

專案資訊:

典禮手冊

File: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YnOkem08fYp0VJc97w1eMeH5DYOidkOJ/view?usp=drive_link

教育階段:

高級中等學校組

年度:

107年度


生命教育特色學校-中山工商 | 教育部生命教育全球資訊網